失眠会被哪些因素影响?和协爱中医一起看看
来自:上海协爱中医发布时间:2025-02-14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诱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心理因素

  压力:现代生活节奏快,长期面临工作、学习、经济等各方面压力,会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例如,职场人士为完成重要项目,学生临近考试,大脑持续思考应对策略,即便在休息时也难以放松,从而引发失眠。

  焦虑和抑郁:焦虑时,常对未来的事情过度担忧,如担心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等,导致入睡困难。而抑郁症患者,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结构也会被破坏,早醒较为常见。

  情绪波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变故、失业等,产生的悲伤、愤怒、失落等强烈情绪,会干扰正常睡眠。即使事件过去一段时间,情绪的影响仍可能存在,致使失眠持续。

  生理因素

  年龄:老年人睡眠模式改变,深度睡眠时间减少,生物钟调节功能减弱,易出现失眠。且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也会影响睡眠。

  性别: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因激素水平大幅波动,易出现失眠。如孕期身体不适,以及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状,都会干扰睡眠。

  疾病:某些疾病伴随的症状会引发失眠。像心脏病导致的心悸、呼吸困难;关节炎带来的关节疼痛;肠胃疾病造成的腹痛、消化不良等,身体不适使患者难以进入睡眠状态或睡眠中频繁醒来。

  环境因素

  噪音:睡眠环境中,如街道交通声、邻居嘈杂声、施工噪音等,会刺激听觉系统,使大脑保持警觉,干扰入睡和睡眠的维持。

  光线:过强的光线,无论是夜晚室内灯光,还是外界透入的光线,都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

  温度和湿度: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会让人感觉不适,难以放松身体进入睡眠。同样,湿度过高使人闷热,过低则空气干燥,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改变:旅行或搬家后,新环境陌生,气味、床铺软硬等变化,会让身体和大脑需要时间适应,导致短期失眠。

  生活习惯因素

  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日夜颠倒,会扰乱生物钟,影响正常睡眠节律。例如,经常凌晨入睡,白天补觉,会使身体难以建立稳定的睡眠周期,导致失眠。

  睡前不良习惯: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其发出的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刺激大脑兴奋。此外,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饮用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刺激神经系统,都会影响入睡。

  药物和物质因素

  药物:某些药物有影响睡眠的副作用。如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的感冒药,治疗哮喘的支气管扩张剂,以及一些抗抑郁药、皮质类固醇等,可能导致失眠。

  物质滥用:长期饮酒,酒精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初期可能助眠,但长期会破坏睡眠结构,导致失眠。此外,滥用毒品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睡眠障碍。

推荐医生

沪ICP备1801639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116号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