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姿势不良
当长时间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势时,比如久坐、久蹲或睡觉时长期压迫手脚,会影响血液循环。例如,长时间趴在桌子上午睡,手臂受到压迫,就会使该手臂的血液循环受阻,导致手部麻木。这是因为神经的正常功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血液供应不足时,神经会出现短暂的功能异常,引起麻木感。这种麻木通常在改变姿势、活动肢体后会逐渐缓解。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这种损害一般是渐进性的,先是引起神经纤维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对称性的麻木、刺痛或烧灼感。一般从肢体远端开始,如手指尖和脚趾尖,逐渐向近端蔓延。
神经炎: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病毒、细菌等)、中毒(药物、化学品等)或营养缺乏(维生素B族缺乏)。例如,长期酗酒可能导致维生素B₁缺乏,引起神经炎。炎症会导致神经纤维的髓鞘受损,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出现手脚麻木,同时还可能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3、颈椎病或腰椎病
颈椎病:颈椎的退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能会压迫神经根。当颈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时,会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这些神经根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例如,C5-C6颈椎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C6神经根,导致上肢放射性麻木,常伴有肩部和上肢的疼痛,严重时会影响上肢的力量。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下肢麻木的常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根。比如,L4-L5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L5神经根,引起下肢外侧的麻木,同时可能伴有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的疼痛,行走或弯腰时症状可能会加重。
4、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是一种脑部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当脑部的小血管发生痉挛或微栓塞时,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如果缺血发生在支配手脚感觉的脑区,就会引起手脚短暂的麻木。这种麻木通常突然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还可能伴有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梗死部位涉及感觉中枢或感觉传导通路,就会引起手脚麻木。脑梗死引起的麻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其他严重的症状,如偏瘫、意识障碍等。
4、其他原因
雷诺现象:这是一种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在寒冷、情绪激动等刺激下,手指或脚趾的小动脉会突然痉挛,导致局部缺血,引起手脚麻木、苍白、发紫等症状。一般在保暖、情绪稳定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肿瘤:某些肿瘤可能会压迫神经或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手脚麻木。例如,神经鞘瘤生长在神经周围,会逐渐压迫神经,引起相应部位的麻木和疼痛。另外,一些恶性肿瘤晚期发生骨转移,破坏骨骼结构,也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引起麻木。
刘毅 主任医师
徐建 主任医师
陈平 主任医师
郑国梁 中医科主任
顾钧青 主任医师
王晓柠 主任医师
谭永东 主任医师
沈红权 主任医师
邰晓峰 副主任医师
周阿高 主任医师
虎力 副教授
褚田明 副主任医师
王群 副主任医师
杨七七 副主任医师
高一明 副主任医师
姚芳 副主任医师
钱钢 副主任医师
梁金凤 副主任医师
赵伟忠 副主任医师
隋淑芬 副主任医师
※医院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
协爱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抄袭, 协爱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